智能音箱会不会有市场?
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过多讨论,从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920万的出货数据上就能看出,越来越多的智能音箱产品正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市场也是如此。
“小爱同学。”“我在。”“放首歌吧。”“好的,没问题。”智能音箱用户陈先生,几乎每天都会与小米智能音箱产品“小爱同学”产生这样的对话,查天气、控制家电也是使用较多的场景。全国有超过约200万台智能音箱,正在与用户发生类似的交互行为。
市场需求急速增长,普通用户欲试尝鲜,科技巨头跑马圈地,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并没有经历国外那么长时间的市场培养周期,而是直接跨过了幼儿阶段到达青少年期。但面对如今被巨头裹挟而快速成长起来的智能音箱市场,即使是核心参与者,也很难猜到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更没有料到,不足一年的时间,这个市场就从数万量级涨至百万量级。
而突如其来的暴增,让智能音箱还没来得及学会向更多生活场景中渗透,也没让它有足够时间变得更聪明。但厂商们默契地知道,必须要在爆发时挤进来站上风口。多位智能音箱行业内人士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称,如今这个市场已经成为风口,虽然各家的出发点不同,但都不是将音箱作为单独的一款产品来做。
所以,智能音箱市场上的玩家需要思考的是,行业还要多久才能撕下音箱身上的“玩具”标签?天猫精灵、小爱同学、叮咚、小雅等等智能音箱产品,距离钢铁侠的“贾维斯”还有多远?智能音箱是否能成为未来智能家居中心的最佳形式?
急速增长厂商与市场的躁动
2014年率先扎进智能音箱领域的亚马逊可能没有想到,它的一次尝试会让这个行业在3年后影响到全世界,甚至很多国外小朋友开口会说的第一个词语已经从mama变成Alexa。技术演进带来的这种改变,很难去评判好坏,但不可否认亚马逊智能音箱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在席卷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
日前,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的的智能音箱报告,其中Google Home出货量达到240万台,同比增长709%,占据26.5%的市场份额;亚马逊Echo系列智能音箱出货量为400万台,同比增长102%,目前占据43.6%的市场份额。需要注意的是,亚马逊去年同期的市场份额高达81.8%,目前虽然仍是市场最高,但降幅已近一半。
亚马逊智能音箱市场率下降的原因,与其他智能音箱厂商的增长有直接关系,除了谷歌和苹果的增长,其实还有另外两家厂商值得引起亚马逊的关注,就是阿里巴巴和小米。Strategy Analytics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阿里天猫精灵出货达70万台,小米小爱音箱出货为20万台(小米音箱产品分为小爱音箱和AI音箱)。可以说,中国智能音箱厂商的增长已近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厂商的数据与上述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有一定差距。根据阿里方面数据,截止5月28日,天猫精灵智能音箱总销量突破300万台。而小米方面给出的销售数字,也要高于20万台。数据统计维度不同,可能造成厂商和第三方数字存在差别,但仍然可以看出智能音箱出货量的整体增长。 实际上,从2015年中国就有厂商在布局智能音箱产品,但行业更多时候都是不温不火的状态,一些贴牌厂商和传统音箱制造商都沉浸在行业萧条带来的苦闷当中。直到2017年中期,中国智能音箱行业突然爆发,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就有数十家智能音箱厂商挤进来,包括互联网巨头阿里、百度、京东、小米等,已经众多创业企业,一时间大量功能各异、形态不同的智能音箱涌向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崛起还给阴郁的贴牌厂商和传统音箱制造商带来了转机。据喜马拉雅FM方面介绍,在深圳有大量与智能音箱相关的企业,其中仅南山区就有一百多家做语音智能的小厂,在没有明确市场和用户的情况下,仍然在拼模组、拼场景。
虽然这些厂商并不一定可以深度参与到智能音箱市场中,但是国内外巨头的入局,大批厂商的涌入,让他们深深了解到必须赶上这波趋势。“如果没有智能音箱带来的活,可能国内生产音箱的代工厂会死掉一大批。现在这一技术一不小心救活了一个没落的行业。”喜马拉雅FM副总裁李海波对凤凰网科技表示。
谈到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增长迅猛的原因,多位行业内人士都认为某种程度上与各大厂商掀起的价格战有关联。“降低价格带来的好的影响是,这种方式迅速地让智能音箱这个概念让更多人知道,挺便宜还挺好用,可以尝鲜试一下。”李海波表示。
“我觉得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价格把用户的尝试门槛拉低了,降低了用户购买门槛。现在来看,降低门槛后,还有用户愿意去尝试购买,还有很多人会买第二台,就是其他因素了,包括真正的产品因素,国内的行业生态和氛围都起来了。”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凤凰网科技。
但同时,他也强调价格战可能带来一定的负效应。“这样做很可能把一大堆原本在垂直领域里面的小型创业公司全部杀死,他们做不了这件事情。而且,打价格战很可能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这样走不长久,因为在这个价位(79元、89元或99元),是做不出好声音来的,对音箱行业会带来坏的影响。”
打造“入口”目的各不相同的阳谋
此前有数据机构预测,在全球智能音箱市场规模突破3000万之后,智能音箱会成为下一个入口。而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就已突破3200万台,2018年第一季度已达到920万台。从中国市场来看,智能音箱行业从微凉到爆发只经历了大半年时间,这种爆发让智能音箱在中国成了一个新的风口,也是各个厂商需要争抢的新入口。
在各家厂商谈及中国智能音箱崛起以及众多厂商纷纷进军行业的原因时,大体来看包括三个维度:行业趋势、市场需求和产业链成熟度。
其一,中国智能音箱行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很快就迎来爆发,整个行业的趋势比较明确,已然成为风口。这一点不一定是顺应市场的循序渐进发展过程,上述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凤凰网科技,国内智能音箱行业的爆发有一定成分的跟风。“很多企业都进来跟巨头进入有关,原本大家都在观望这个市场,发现有大公司进来,就表明行业在短期内不会掉下去。”
不可否认,中国市场很多行业都存在跟风的情况,比如共享单车、无人货架等行业,而智能音箱也是如此。“巨头拉动,小米和阿里在去年着重发力,对市场热度的催化作用非常明显。今年玩家格局会更加丰富,随着百度和腾讯纷纷入局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IDC智能家居高级分析师潘雪菲表示。
其二,市场需求的增长从天猫和小米两次超百万的销售实例就能看得出来,消费者愿意尝试智能音箱这种新的产品和全新的智能家居交互方式。“消费者渴望在传统家电、传统音箱的消费体验之外有新的体验,而声音比操作遥控器、操作手机更方便,还可以让小朋友和老人享受简单的操作。”小米生态链智能产品部高级研发总监陈维扬对凤凰网科技表示。
不过,阿里方面也坦陈,目前消费者对智能音箱的需求,有一部分也是被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市场的躁动感染了消费者,越来越低的价格怂恿他们的购买欲望。
其三,产业链的逐渐成熟也是智能音箱在国内崛起的原因之一,包括语音交互技术、专用芯片的升级等等。京东智能项目与商务发展部负责人罗淼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国内智能音箱爆发一方面因为风口,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推动,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逐渐成熟。这一点,可以从联发科、ARM等芯片厂商为智能音箱专门打造芯片产品就能看得出来,产业链正在紧密跟踪智能音箱行业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国内智能音箱行业的起点相对较高,在国外同行业多年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行业和市场的认知已被培养起来,产业链的跟随效率也很高,这些都成为智能音箱行业快速发展的诱因。但不同的企业都扎到一个新领域,每家企业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硬件厂商。
对于京东来说,生态布局是与整体战略规划更契合的方式。罗淼表示:“京东做音箱一定不是做一款音箱产品,我们把音箱做成是一个入口,做成一个平台,它前端可能是音箱也可以是任何形态,音箱是现阶段合适的形态,但京东要做的是生态。”也就是说,京东需要找到新的入口和交互形式,来获取京东APP以外更多的用户时间。
自家核心产品的落地和实体化,也是一部分厂商布局智能音箱的原因,喜马拉雅打造智能音箱就是跟它的内容业务直接联系。喜马拉雅在去年发布了一款内容型智能音箱,“喜马做小雅或小雅mini这两个产品,出发点并不是做智能营销,我们还是在想喜马拉雅不仅仅是在手机上收听,它可以帮助用户的体验和时长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李海波向凤凰网科技表示,对喜马而言,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加用户时长一分钟,我们资本层面的企业价值就会大幅度增加,音箱只是我们做出来一个示范,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要把我们的内容能力下沉到更多渠道。
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总经理景鲲也强调,人工智能技术需要落地,因此百度除自家智能音箱产品小度,还将DuerOS融合进其他品牌的硬件产品中。“我们希望能够让百度的软件平台能力被更多的用户熟知,更多人能了解到百度平台,第三方合作伙伴需要的不只是技术支持,他们可能也需要平台和资金支持,百度希望可以一起智能硬件做得更好。”
潘雪菲认为,智能音箱在现阶段承担的重任更多的是语音交互的使用体验打磨和市场教育载体,各巨头打造智能音箱,背后的目的还是激活更多语音交互平台的用户,从而打磨完善用户体验,广泛的应用于更多智能硬件。目前的场景实现上各平台在尽量完整覆盖,但具体服务的完整度上各有不同,主要取决于其本身语音交互技术的成熟度和接入应用的丰富程度。
摆脱“智障”走向“中心”的阻力
虽然目前智能音箱厂商做这个产品的目的各有不同,但作为未来家庭生活中心是很多厂商一致的目标。这与前几年很多厂商争做路由器的情景相似,随后还有手机APP和电视等多种形式,然而遗憾的是它们的效果都与预期相差甚远。
不过,路由器最终没有像智能音箱一样爆发。“京东也做过路由器,路由目前在整个市场的量非常大,从联通这类渠道来看,他们网关路由产品一年的出货量大概在3000万到5000万左右,远超于音箱。”罗淼表示,但是路由器为什么没火,一是因为它更多是功能性,不能直接与用户交互,用户没有对它太多的使用兴趣,二是云技术的边缘计算起来之后,路由器不能解决处理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丰富。
因此,擅长交互的智能音箱成了当下智能家居或者家庭中心的一个选择。但有行业内观察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智能音箱是人工智能场景化的一个突破口,目前仍是试验阶段,厂商的普遍做法就是靠价格催熟,真正走向中心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最大的问题,智能or智障?
目前,很多智能音箱产品的用户体验都不太理想,在语音交互上由于识别率问题,很容易出现“误会”,就会被用户吐槽成“智障音箱”。这里面涉及到远场识别、连续对话功能、语义理解能力、音质等几方面问题。其中远场识别和语义理解是比较棘手的技术难点,因此这也成了很多厂商现阶段的攻坚重点。“智能音箱背后的关键还是语音交互技术,在语义理解和反馈上还有很多完善空间。”潘雪菲认为。
以语义理解为例,小爱同学针对这一问题分别组建了声学和人工智能两个团队,一个让音箱“听得见,说得出”,一个让音箱“听得懂”。小爱团队总监王刚博士表示:“刚开始小爱也没有这么聪明,很多东西听不懂,但用户的交流过程会让它越来越聪明,更多的用户数据会让小爱自己学习理解以前听不懂的问题。”可以说,用户与智能音箱的交互是让音箱变智能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用户数据都有学习价值。“核心问题是怎么排优先级,怎么去快速地解决这个优先问题。”
不过,在方言这种特殊的语言系统面前,智能音箱就显得有些无力。小米AI实验室技术总监相非告诉凤凰网科技:“很多方言或口音有很大特点,AI技术就很难正确的处理,目前AI可以处理的就是普通话或者大量有人说的某一种方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大量数据。
其次,智能音箱产品使用场景的局限性。
一方面是智能音箱在与其他家电产品互连上始终未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一款智能音箱产品与很多品牌的家电无法连通。“目前整个智能家居行业还没有统一成型的智能家居标准,这大大增加了智能化的难度和工作量,统一的智能家居规范是智能音箱发展的一个问题。“叮咚音箱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是智能音箱生态的完整度不够,包括内容和服务等。各个智能音箱品牌在整合内容和服务的时候,不可能做到包罗万象,会受到版权的限制。易观终端入口研究中心分析师冯超认为,智能音箱目前处在单一产品阶段,需要更多服务和应用的进一步整合。
至于智能音箱能否成为未来家庭的中心,答案可能有很多种,而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音箱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语音交互才是最核心的突破。“其实我们选择产品落地有很多种方式和产品,智能音箱只是其中的一个。现在看来是语音入口的成功,让语音交互与别的形式结合,也有可能。”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智能音箱来说,未来的命运满是问号。究竟会成为家庭的新中心还是沦为过渡品,这个命题还需要场上众多玩家来验证,而这个过程需要的不仅是冲击风口的勇气,更多的是真金白银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