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间消息,摩拜召开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美团收购案。4月4日上午,王兴正式宣布美团全资收购摩拜。摩拜的创始团队将保持不变,王晓峰将继续担任CEO。
那么该如何理解「美团收购摩拜」这件事呢?这场共享经济大潮的震荡,对家居行业又有何启示呢?
2018是共享家居关键一年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一夜之间布满了大街小巷,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2017年可以说是共享经济之年,家居业也不例外,其中主要是家具的共享。家具产品的“共享”以及租赁模式能够解决B端以及C端客户的刚性需求。
“在北京,80%的租客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时长不超过2年,这就意味着很可能会频繁地搬家,但大型家具的搬运并不令人省心,与此同时,出租屋简陋的家居环境也与用户的个性化居住需求并不匹配,这都是C端用户的居住痛点。”此外能够抵扣高昂的家具产品折旧费,也使共享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市场上已有租立房、Dome、抖抖家居、聚家家、轻松住、包租喵等多家品牌进入家居租赁经营行业。
和大多数共享产品相比,家具更迭频率低、体量大、运输成本高,分类多都限制着共享的可能。但是住建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房子由重“购”到重“租”,体现了发展租赁市场的紧迫性,这给共享家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2018年似乎是共享家具发展的关键一年。
共享家具的瓶颈——供应链能否适应
无论是共享家具也好,还是共享单车,供应链都是一个核心竞争力。拥有好的供应链也就代表着拥有足够的产量、优质的配件、完善的维护服务以及更低的生产成本。
当家具出现损坏问题时,共享企业完善的供应链配置可以极快地以低成本的价格对家具进行维护,例如说,衣柜的门出了问题或是书桌的桌脚出问题了,那么共享企业可以只针对于出现问题的位置进行维修,也就降低了家具的维修成本以及避免了家具的不必要浪费。
家居产品是否适合“共享”模式?
以家具为例,本身是刚需却低频次的产品,消费者选择一件家具就会用上至少一年半载的。这就意味着共享家具需要对应着用户的那个“窗口期”,一旦过了那个需求窗口期,用户可能就选择购买家具或者选择有家具的房子。
现有家具商品大都还是以直接销售或定制的方式进行市场流通,市场上运营的几大共享家具品牌,多数尚处于推广试运行的阶段。据业内人士称,现在的共享家居平台多是租赁行为,并不是真正的共享。投资成本过大,回收期长,并且要面对家具损坏、翻新成本等风险,能否持续经营仍是未知数。
共享家具需解决用户痛点
共享虽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但用户是否愿意为共享家具埋单呢?外界探讨的焦点主要还是在共享家具的卫生、安全等问题上。比如投放共享沙发、床垫的卫生问题,成为顾客关注的焦点。总体而言,搭上共享风的家具产品,基本还未出现迅速席卷全国之势。
针对共享这种模式,行业人士认为,现阶段共享家具还是以培养市场消费理念为主,概念大于实际意义。若要达成高盈利目标,成为企业的利润增长推进手,仅仅依赖平日运营所得实际上较为困难,企业需将目光从产品转移到其背后蕴含的潜在商机上。
因为尽管许多年轻消费群体容易接受这种消费模式,但要形成商业模式,就要找到需求的痛点,比如共享单车有一个交通的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而大多数家具产品找不到这样一个需求的痛点,也就找不到让大家为之心甘情愿掏钱的理由,难以形成商业模式。
再回到这起并购案,可能有机会让共享重新回归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层面,真正创造出行业的商业价值。另外,摩拜和美团大出行服务体系的这种互动,也能够让共享这个独立价值还不够完整的商业模式,通过协同效应形成闭环——这或许也是共享经济存在的意义。
对家居行业,探索“共享”无疑是一种创新模式,面对共享经济非常诱人的发展前景,希望借此风口去突破发展瓶颈。但如何真正抓住用户的痛点,并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去解决这些痛点,是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度调研的问题,万不可为吸引眼球而“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