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BAT争相抢AI的戏,发布各种科幻的战略,没啥具体落地的产品,我曾发文警示过。
一个月后,阿里发布天猫精灵X1智能音箱和人机交流系统AliGenie。百度也在同一天发布了一个“思路”:即以DuerOS、Apollo两大开放平台为支撑,在AI领域再造一个操作系统生态。
腾讯也公布了小微智能语音解决方案,联合数字家园推出了H2,搭载150度超广角摄像头,主打高质量的视频通话。
虽然BAT三巨头中,只有阿里较为认真从软硬件着手构建封闭的体验,百度仍然停留在概念,腾讯则做了一个插件。但是大佬们回归正途,做一些接地气的事情,本人内心还是甚感欣慰的。
智能音箱这出戏还未真正开始上演,一些评论已经蜂拥而至。不仅对智能音箱产品突然扎堆感到“担忧”,更是将智能音箱比作智能硬件集体唱衰。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已被验证的接入口,从一开始就是巨人间的游戏,不具备生态掌控力的企业起步都很困难,真正能深度参与的,放眼国内来看也就BAT三家。
百度最急,阿里最像,腾讯最慢,传统生意太好做,大家还未腾出手,好戏才刚刚开始。
巨头间“游戏”
智能家居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2008年,国内以研发能力见长的几个主要手机企业就借助Window CE系统就推出过智能家居系统的雏形,不过那时多是概念性的产品,并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的行业应用市场,是早期智慧城市概念的移动终端与系统组合。
从2012年开始,在资本的助力下,一波智能硬件的创业热潮试图在饱和的手机品类之外创造出一个体量类似手机市场的智能硬件单品。无论是智能手环,各类智能随身硬件,智能家庭安防产品,还是智能手表等随身部件基本离预期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功能更为简约单一的智能硬件产品很多功能手机本身可以集成,或者在软件交互上还得依赖手机。智能硬件在软件交互体验上独立性的缺失,碎片化的产业链条里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闭环的生态来塑造一致性和更为简便的参与体验。
依赖于手机,又想在手机之外创造硬件市场的另一极,手机厂商们首先不会在手机产品不赚钱之前投入全部精力,方案商们都想着丢出一个SDK模板,让海量的硬件创业者来主动参与,自我迭代完善来丰富其生态。最没有掌控力的海量硬件创业者都只在硬件功能本身打磨差异化,并没有什么软实力。
在手机端,用户们已经被APP和兴趣类信息流的爆发式增长所包围和填塞,面对一个同样碎片化和体验并不友好智能硬件市场,自然难以分出更多精力和兴趣。
智能硬件的失败,在于其典型的鸵鸟型产业结构,头小身躯大,没有纵深思想,缺乏战略,没有巨人来牵引生态,一群散兵游勇无头苍蝇式的乱窜,怎么可能创造出一个单级的大硬件市场?
随身智能硬件已经被手机垄断,手机入口的红海与家庭入口蓝海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个领域,并不缺乏大玩家,2014年谷歌32亿美金收购智能温控设备制造商Nest labs Inc拉开了巨头淌水智能家居的序幕。随后苹果推出了HomeKit平台,三星也通过收购SmartThings开始智能家居平台建设。
与外资巨头相比着眼于平台建设相比,国内企业还是一贯的先抢占概念,大多扎堆硬件本身,一开始就希望做成一个赚钱或者有量的生意,大多不愿意充当前期市场验证与基础建设的“冤大头”。
谷歌、苹果和三星这些巨头都没有在智能家居入口上有所建树,为什么让看似门外汉的亚马逊做成了呢?核心原因还是大家在传统商业模式上的巨大成功,有些放不下身段,商业化目的过重,过于简单看待了一个新生态的复杂性。这个品类得先有“玩家”,站在用户的角度激活需求,才能有商家。
相对于亚马逊,我们也有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有科大讯飞这样成熟的中文语音交互系统,更有全球难以匹敌的智能硬件供应链,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贝索斯的距离。无论是BAT,还是TMD,中国的智能家居生态里,需要一个真正的“玩家”。
AI普及的第一战
看看现在铺天盖地的各种AI概念,商业大咖们满嘴的AI跑火车,这种场景我们在过去的O2O时代、智能硬件时代都不陌生。AI的实际应用主要还停留在军用领域,商业化的基础生态还在构建过程中,这段空白期,大家都成了好编剧。
出现一款取代手机的产品和应用场景只是时间问题。手机产业无论是产品功能本身,材料应用,供应链,市场普及度都已达到巅峰。特别是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短短5年时间内对信息渠道的重构,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很多生活方式,甚至是年轻一代的思维习惯。
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的组合通过泛信息流的填塞与兴趣类信息流的牵引,造成的个体孤立,群体趋同所引发的集体焦虑,家庭与群体情感割裂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过度的依赖移动互联网正在造成社会性的病态。新的技术革命要想有市场,一定是响应人的本能和人性本身。
亚马逊echo所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让沟通化繁为简,让人们的兴趣点回归家庭,科技化解个体之间的隔阂,提供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场景。在第一代AI应用场景下,科技从驱动者、牵引者,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
它服从人们的生活习惯,静默的记录着人们的生活轨迹,不主动干扰人们的生活节奏,并随时等待你的唤醒,智能连接一切线上和线下可接入的服务。AI时代的最大不同在于提升人们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同时并不需要人们深度学习相关工具的使用技能或者技巧。它对于人类任何年龄的人群几乎都是零门槛,而又深度服务于你的个性。
AI时代的商业化并不要求通过功能和信息流聚拢趋同人群的最大化来寻求规模化的盈利,也不会通过迎合和纵容人性的弱点来建立捆绑式的黏性。AI的拟人化为科技赋予了更多人性,AI所要提供的也将是心智层面的服务,帮助每一个个体遵从个性,并实现理想生活的效率最大化。
从这个层面来看,流量从手机入口向智能家庭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工具的迭代,而是一个可以称之为革命的科技生态的转型。亚马逊率先掌握了智能家庭的钥匙,基于语音交互的人工智能生态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明争暗战的焦点。也正因为基于语音,AI将重新挑起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层次暗战。
以智能家庭为代表的AI普及第一战,将会在中、美、俄、欧四个强势文明体之间分区上演,在由云和大数据构建的虚拟与现实文明的新生态里,没有谁会轻易交出自己的钥匙。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将以前所未有的形态高度融合在一起。谁又不曾想做下一个成吉思汗呢?
没有场景,没有戏
从PC到手机,硬件的供应链、材料工艺,芯片处理能力和功能应用已经发到了阶段性的极限。从Internet到mobile internet,软件和信息流也已经开始过载。软硬件产业链的高度成熟促使行业结束了碎片化的野蛮生长,流量和市场垄断逐步成型,不同类型的巨头分批产生。
AI并没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科幻,它是软硬件各自达到阶段性极限自然寻求融合,以更为拟人的形态开创新的商业形态的自我进化的需要。只软不硬,或者只硬不软,又或者不软不硬,无论你体量有多大,都拿捏不了AI的七寸。
亚马逊除了电商、云服务、大数据、数字版权、智能物流仓储外,Jeff Bezos本人还是一个狂热的科技爱好者。Kindle让亚马逊初步尝到了通过硬件的极致体验来牵引软件内容生态构建封闭式竞争力的甜头。
在硬件科技领域,Jeff Bezos不仅有众人皆知的私人航天公司和New Glenn火箭,亚马逊的Lab126秘密实验室将近3000人的团队一直在进行各种硬件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的开发与测试。Bezos在主要的项目上都客串着产品经理的角色,Echo就是Bezos亲自参与的产物。
为了让语音反应时间比行业平均水平快1.5秒,音箱扬声器的灵敏度更适合实际家庭环境,Bezos经常行使一票否决权,逼着开发团队和工程师们发疯式的创新。Lab126实验室也一直不急于向市场推出产品。Echo作为一款首创的硬件产品,在推向市场前经历了数不清的环境适应性测试和极客用户批量体验测试,才最终落地。
由电商生态牵引,丰富的线上服务整合能力,线上数字版权语音内容的优势,为echo的实用性和切入家庭场景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亚马逊利用电商生态以echo为中心,全力打造智能家居周边硬件产品,其正在构建以语音交互为媒介,以echo中心,以用户选择为基础的智能家居软硬件新生态。更方便、更智能、少干扰、回归生活,新科技带来的改变自然会赢得用户为脚投票。
视觉回到国内,中国市场太大,人口与经济发展红利太充分,我们的BAT赚钱仍然比较轻松。大家在新科技领域的投入并不是十分迫切,动力不足。亚马逊的新一代echo已经开始着眼于全息投影,增强虚拟与现实,所想即所达。该类产品若迭代完成又将是革命性的体验。
而我们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目前也只有阿里推出了类似echo的天猫精灵X1智能音箱。除了购物场景外,基于X1的外围智能硬件生态搭建仍然还未来形成雏形。其实京东在智能家居领域也是一个潜力股,其在中国互联网的境遇颇有当年亚马逊在美国的遭遇。
笼罩在巨头们的阴影下,刘强东本人也是一个颇具个性张扬的人,如果京东不止于奶茶妹妹,在智能家居进行踏实投入,最具有逆袭的潜质。
腾讯到到目前为止对硬件的热高并不高,百度让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在AI层面的战略规划,也没有看到明显的硬件投入。纯硬件企业已沦为配套产业,但是硬件与用户更亲近,需要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人性、了解用户习惯、了解消费文化变迁,研究现实场景。
股票飙升的巨头们如果不能拿出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不给予足够的热情和参与度,不提升智能家居在企业中的战略层级,不出5年时间,看似繁荣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落后的将不是一个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