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7闭幕了,整个物联网圈又迎来了久违的平静。不过本站在这一周依然为大家奉献了不少精彩的内容:
谷歌在2014年曾以3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Nest,并且强势宣告进军物联网市场,且不说谷歌在物联网领域的前景,但从现在来看,至少我们已经能够判断这一收购的确是谷歌的一大败笔;
在CES 2017上发现亚马逊的Alexa已经成为很多智能硬件公司首选的语音助手,如果说语音将会成为所有物联网设备的入口,那么亚马逊已经走在了苹果、谷歌以及微软等前面;
CB Insights日前发布了AI 企业Top 100榜单,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榜单中有四家物联网企业的身影,这是值得整个行业从业人士深思的...
还有更多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谷歌收购Nest已成败笔
2014年,谷歌意识到他们错过了 IoT 的船票,但考虑到未来家庭数据的价值,他们最终花了 32 亿美金购买了Nest。
只不过这个交易似乎运行的不好。
Nest 很大一部分的价值是谷歌觉得他们能够按照温控器的标准重新打造一个单品物联网网关(IoT hub,支持各种物联网协议, 命名 Flintstone),并且同样能够大受欢迎。
就现在来看,这个赌博无疑是糟糕的。Nest 何时发布 Flintstone 还是未知,而且过去两年时间唯一发布的硬件产品还是以过高价格收购的 Dropcam (花了 5.55 亿美金)。
今年三月份流出来内部混乱,也揭示了一些问题,简要的描述一下:
Dropcam 和 Nest 的两个团队的文化差异巨大,并且磨合的很差。随着并购进来的 100 个员工,已经走了差不多一半。
Nest 的 CEO Tony Fadell 似乎得了一种「乔布斯综合征」,在产品以及业务上非常的专制并且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Dropcam 最近出走的 CEO 把 Fadell 称之为「暴君」。此外,大部分 Nest 的员工都已经兑现了 Google/Alphabet 的股票,并且开始离开。
Alphabet 和 Nest 之间的信任看起来不怎么样。最好的证据就是谷歌自己发布了物联网网关 OnHub 来替代永远在等待的Flintstone。
所有的现象表明Alphabet把收购Nest视为一次很差的投资。
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争夺,亚马逊走在了谷歌、苹果和微软前面
微软统治了PC时代,谷歌和苹果则正在争夺智能手机的主导地位。然而,亚马逊则正试图搭建第三代计算平台:一个为没有屏幕的设备创建的平台。
自2014年Echo推出以来,亚马逊一直在悄悄地为统治这个市场添砖加瓦。如今,这些努力的成果已经在CES 2017上随处可见:一大波公司纷纷将Alexa加入到它们的设备之中。但是亚马逊能否垄断市场还是未知。谷歌已然意识到自己落后,正在拼命追赶。去年年底谷歌推出智能音箱Google Home,并搭载了和Alexa类似的Google Assistant,对标的就是亚马逊的Echo。而苹果和微软分别作为Siri和Cortana的创造者,也不打算放弃这个市场。
苹果在2011年就推出了语音助手Siri,但是相比亚马逊,Apple只能算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苹果对Siri定位就是自家设备的虚拟助手,目的就是为了卖出更多iPhone。苹果将Siri视为iPhone的一个功能,而不是一款可以通过iPhone访问的产品。因此,苹果没有任何动力拓展Siri的使用范围。
在过去的一年中,谷歌似乎已经意识到亚马逊的策略才是正道。当年谷歌利用安卓追赶苹果的iOS,如今,要追赶的对象变成了亚马逊。2016年5月,谷歌升级了Google Now,并改名为Google Assitant,以此作为对Alexa的回应。在11月份,谷歌推出了Google Assitant版的Echo——Google Home。
但是Google Home整整晚了Echo两年。根据CNET的统计,在CES 2017上,有31家公司推出了基于亚马逊Alexa的产品,跟苹果的HomeKit合作的也有16家,然而,只有10家公司推出了内置谷歌Google Assistant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的语音助手Cortana其实也在这条赛道上,只不过微软一直专注于汽车市场。在此次CES上,日产和宝马都宣布将支持Cortana,哈曼也计划推出支持Cortana的音箱。不过相比起其他三家巨头,微软的声音要小很多。
现在看来,亚马逊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对于PC和智能手机来说,搭载该系统的PC或者智能手机的销量越高,就会吸引越多的开发者来开发程序,当这个系统平台的生态越完善的时候,就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就像一个正反馈循环。
而亚马逊也正在建立一个自己的“App Store”,不过这里的App并不是程序,而是能够让Alexa执行特定任务的技能。你可以像下载程序一样下载这些技能,比如阅读菜谱、健身指导、或者控制智能家居等。目前,Alexa已经支持超过7000项技能,而去年夏天,这个数字才刚刚达到1000,这使得亚马逊在竞争中占有很大优势。
CB Insights发布全球AI 企业Top 100 ,物联网企业占四席
当地时间1月10日,知名大数据调研机构CB Insights在美国圣巴巴拉市举办的2017创新峰会(The Innovation Summit)上公布了一份"AI 100"名单,其中列出了100家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做出了重大突破的私营企业,囊括计算机视觉处理、汽车驾驶、机器人和网络安全等诸多领域。
据本站了解,这次一共有来自11个国家的1650家企业被提名,而最终只评选出了100家,入选率仅为6%。其中入选的中国公司有:碳云智能(iCarbonX)、Rokid机器人、出门问问(Mobvoi)和优必选(Ubtech)等,独角兽公司有:Zoox、Ubtech 、Benevolent.ai、iCarbonX以及nsidesales.com等。
而且,这份榜单完全是基于CB Insights自己多年的数据积累,通过智能算法和专家推荐系统评选得到的,不牵涉任何的商业利益。
具体来说,CB Insights首先通过旗下名为The Cruncher的机器学习技术广泛收集各个企业的金融数据,同时通过名为The Editor的推荐系统收集各个行业专家和机构的推荐意见,最后根据名为Company Mosaic的智能算法从诸多侧面进行综合评选,得出榜单。据CB Insights介绍,具体的评选标准有如下四点:
发展势头:通过新闻报道、招聘数据、离职信息、官网流量、合作伙伴评价等诸多角度评估企业的发展势头。
市场概况:通过整个市场的资金、交易、招聘和破产企业数,综合评估企业所在的某个市场细分领域。
财务情况:通过财务近况和年度营收等信息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投资人实力:通过了解企业投资人的过往投资历史和受益情况等评估投资人的综合实力。
最终入选的四家物联网企业分别是将AI技术应用于婴幼儿睡眠检测的Nanit、专注于工业生产智能化的KONUX GmbH、专注于建筑物内部节能的Verdigris以及为制造业提供专业的大数据分析的Sight Machine。它们的入选也给了整个行业一些启示:这四家企业无一例外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了自家产品当中,因此,在人工智能这波浪潮之下,物联网企业也应该参与其中,进而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5G到来之前,如何充分发挥LTE-A Pro的作用?
现有网络正快速朝着 LTE-Advanced 和 LTE-Advanced Pro 网络迁移,所以设备采购经理应该向设备制造商和芯片供应商施加压力,为市场带来更高级别的 LTE 通讯模组,否则会对网络推进过程产生负面影响。支持 LTE-A 的移动设备在高端市场应该更加普及,而且向入门市场不断渗透。2016 年出货的智能手机中,每四台中就有一台支持 300Mbps 的理论下行传输速度。
当前,LTE-A 网络正在不断成熟,尤其是三个以上信道的组合实现更高的载波聚合,使用更先进的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功能和仰角波束成形技术,以及尚在研发中的更高调制方法(例如 256 正交幅度调制),行业对于 LTE-A Pro 的前景表示非常乐观。这些技术的组合利用,能够创建千兆级别的 LTE 网络和设备。
假设有一个千兆级 LTE 通信基站为连接到该基站的用户串流一段12M的热门视频,很显然不同的设备会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终端的配置是Category 16 (下行链路理论为 1Gbps),那么该网络每秒能够向 10 名用户发送该视频。每位 Category 16 用户只会占用网络几毫秒。
如果终端全部使用的是 Category 4 (下行链路理论为 150 Mbps),该网络只能按照用户所支持的速度进行传输。而每位 Category 16的设备只需要1秒的时间。
上述的时间差异可能并没有那么触目惊心,但如果同时调度数百名用户就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失真。例如,300 名使用 Category 16 模组的用户只需要 30 秒就能完成视频传输,而相同的视频,Category 4 模组用户却需要至少 5 分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