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微软在美国纽约举行Windows 10硬件新品发布会,发布了新款旗舰手机Lumia 950/950 XL、Surface Pro 4平板、Surface Book笔记本与Band 2智能手环等多款智能硬件产品。关于微软这次新产品发布会的各种文章,以及对这些产品的介绍与猜想已不在少数,本文在此就不再展开。今天重点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微软发布这一系列智能硬件,它背后的战略意图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和苹果一决高下吗?从表面上来看或许会让人产生这样的错觉,而从本质上来看并非如此简单。
对于HoloLens这款产品,我曾经在《HoloLens与谷歌眼镜:两个产品,一个初衷》一文中做过阐述,也就是说微软推这款产品的本质并不在这款产品的本身上。我们都知道微软是PC时代的系统霸主,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缺席了,被安卓与苹果两大阵营取代,可以说这种缺席让微软的处境显得有点黯然,但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目前已经错过了产业发展的红利期,再想进入发力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就连安卓至今都还没找到靠谱的盈利方式。
那是否意味着微软在学习苹果,借助于硬件产品开路,然后来带动自身的系统占有率?显然这个理由在今天来看也并不靠谱,可以说曾经微软是有这个想法,在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时候其意图非常明显、明确,但随着这项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在赔上了真金白银之后,也就是微软的Q4财报所显示亏损31.95亿美元,而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微软在Q4财报中不仅一次性计入了收购诺基亚手机与服务部门所带来的规模高达75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并计入了后续的7.8亿美元的重组支出以及与此前已经宣布的整合和重组计划有关的1.6亿美元支出。更重要的是错失与埋葬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机遇。
那么微软此次又兴师动众地推出了这么多的智能硬件产品,从智能手机、平板到可穿戴设备,对公司的整个架构也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新公司的主要业务划分为三项:系统与软件业、云服务、智能硬件终端。这一系列的动作到底在谋划着什么?或者说微软发布
意在布局物联网时代的新帝国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再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整个过程的产业演变路径非常清晰。随着智能硬件终端的崛起,必然将很快推动整个互联网向物联网时代迈进,而决定着整个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无非两方面:一是软系统,二是硬件终端。对于微软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与优势在操作系统及相关的软件应用上,硬件终端显然不是它的优势,因此,其必然不会放弃自身的强项而转向于自身的非强项领域。而其不断推出智能硬件,包括一些具有技术领先性的可穿戴设备,其中主要透露着以下两方面战略意图:
1、和苹果不同的市场策略。透过微软、谷歌、苹果三家公司的财报可以看出,微软的盈利核心是软系统层面,谷歌的盈利核心是搜索广告,苹果的盈利核心是硬件产品。从盈利模式上来看,苹果与微软是两种不同的市场策略。也就是说,苹果基于硬件为盈利核心,顺便赚点软件系统的钱;而微软不断地加强智能硬件的布局,其策略与苹果不同,重点还是以软系统为核心,顺便赚点智能硬件的钱。因此,一句话来说,苹果与微软盈利的核心点不同,一个是基于硬件为核心盈利,顺便赚点“软”钱;一个是具有软系统为核心盈利,顺便赚点“硬”钱。
2、图谋物联网的系统帝国。物联网是必然到来的革命,这在CES展上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其所释放的市场价值远大于PC互联网以及当前的移动互联网。随着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庭、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能穿戴、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产业的崛起,这些产业的核心基础平台都离不开软系统,目前一些智能、智慧相关的产业已经对垂直系统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关键是这些垂直领域的系统的搭建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门槛,不是任何人或企业都能搭建出一个靠谱的系统,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智能手机一直依赖于安卓,PC一直依赖于微软的关键原因。
微软在软系统层面依然是具有无可替代的先天优势,不论是从技术储备、应用积累还是商业化经验来说,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另外一个核心是在物联网时代,对于系统的安全、稳定、开放、专业、体验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当前的PC或是移动互联网而言,显然在技术层面要更复杂。微软为了抢占物联网时代的系统帝国,在物联网智能硬件缺失的情况下,只能借助于自身的技术实力与资本进行尝试,比如HoloLens、Lumia 950/950 XL、Surface Pro 4平板、Surface Book笔记本与Band 2等产品。
更形象地理解,微软进入智能硬件领域更多的是无奈。由于当前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领先性的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而微软要想建立物联网时代的系统平台,必然需要借助一些智能硬件终端产品来测试、探索、修正系统平台的搭建。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微软,此时不能再错失物联网时代,为了提前布局物联网时代的系统平台,微软不得不自己推出一些具有领先优势的智能硬件终端来探索物联网系统平台建设。
微软若成功,我们就输了
对比中美之间,从表面上来看都差不多,美国的硅谷和中国的“硅谷”都很热闹。但扒去表面的这件“绚丽”的衣裳,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隔的不只是一条太平洋的距离。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解读谷歌重组:他们若成功我们就输了》其中讲到了谷歌的战略意图,而这篇文章同样反映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微软成功了,我们就输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国家投入了巨资,包括人力、财力来研发自己的PC操作系统,结果是包括联想在内的国内PC生产企业没有一个人愿意使用,原因显然不会是因为我们太先进而导致大家不选择,更本质是可能就是反过来的原因。而这对于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而言,由于我们在PC所发生的一举一动都会借助于操作系统留下痕迹,不论是对于个人、企业、国家来说都是心头之患。也正是基于这个层面的原因,国家成立了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其意图不言而喻。
物联网时代,当万物,包括人本身在内都被数据化之后,人与万物都处于一种“裸奔”的状态,此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远超过当前的PC互联网。冷静下来观察我们当前的智能产业,一片虚假繁荣,“低价抄袭炒作”,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环节几乎全军覆没,不论是软系统层面,还是硬技术层面。虽然能看得见的诸如华为、格力、中兴等企业在产业链的核心关键技术环节做了一些探索,但在软系统层面来看目前还处于“解放初期”阶段。
当我们在关注微软布局智能硬件产业的时候,在庆祝它的进入可能推动一些产业发展的同时,冷静地去思考,或许我们又一次输在了起跑线上。当有一天,整个物联网时代真正普及的时候,暮然回首却发现我们在软系统上又输了,并且输得非常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