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经典问句是“我产品已经上线了,在哪里能融到钱?”
然而有钱就一定能成功吗?昔日大黄蜂和滴滴快的的烧钱大战中,大黄蜂的补贴力度丝毫不输给另外两家,三方也一度对外宣称自己是“上海打车软件NO.1”,但巨额烧钱之后,滴滴快的合并,大黄蜂却不再是对手,钱烧完了难以为继,最终被快的收购,品牌就此退出市场。
大黄蜂没能创业成功,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面对竞争对手蚕食市场,只一味投入人/财/物力,跟对方打消耗战,没有借助既有优势通过营销手段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营销四板斧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早已备受质疑,如今这个消费者选择多样化的社会,各类商品和品牌浩如烟海,初创企业不弄出点动静,根本吸引不到大众的眼光。
怎么才能“弄出点动静”呢?我们盘点了一下近期营销事件,看看成功者们都是怎么玩的:
第一招:赔本赚吆喝
6月6号,“杭州、北京两地试点无人超市”的新闻引发热议,相关讨论充斥媒体版面和社交网络。“人性测试”社会实践的背后,其实是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平台的一次营销宣传。
从营收上看,芝麻信用这笔投放当然是亏本收场,据官方披露杭州超市实收货款不足80%,亏本数千元,北京则损失更多,更不用说各大媒体和KOL的宣传费用了。
但从传播效果看,这无疑是一次相当成功的事件营销。在百度搜索“杭州无人超市”,有超过511万条相关内容。
遗憾的是,“赔本赚吆喝”型传播手法只适合于不差钱的巨头企业,普通创业者很难模仿。
效果指数:★★★★
模仿指数:★
第二招:烧钱揽用户
滴滴快的合并后,两巨头如虎添翼,迅速推出“滴滴快车”“滴滴顺风车”等专车类产品以蚕食市场,其中为推广快车而策划的“橘色星期一免费打快车”活动,通过在周一免费请用户乘专车的方式,取得了拉新成功。
据媒体报道:5月25日,“免费坐快车”的第一天,“滴滴快车”当天的总订单达到了215万单,超过了之前全国所有专车服务商的总订单量,遥遥领先中国移动出行市场。
但对创业者来说,这并不是可供借鉴的最佳样本,滴滴官方透露,持续四周的活动总投入达10亿元,如果背后没有腾讯这样的大金主,这种大额烧钱的做法还是谨慎参与吧。
效果指数:★★★★
模仿指数:★★
第三招:友商大战,撕撕更健康
从“友商”到“友伤”,竞争对手之间当面大战背地捅刀的做法层出不穷。表面上看兵戎相见的场面让企业面临损兵折将的风险,但更多时候大众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态度从旁观战,反而对品牌传播起助推作用。
近期加入“撕逼军团”的“友商”名单中,京东和天猫两家电商一定榜上有名。
今年618,京东卯足全力,筹备“618 party on”打折促销活动。除了联合商家3亿的现金加红包大礼,更是花大价钱在户外、电视台、视频网站等各大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
而此时,天猫将微博做为主战场,承包了多个广告位大肆宣传“年中大促”活动,更打出“品牌自营拒绝翻新”的口号,疑似矛头直指前段时间京东网店销售翻新手机被曝光的消息,可谓“神补刀”。
说到“撕x”,另一个不能不提到的品牌是小米,最近,小米和乐视的微博大战甚嚣尘上,而回顾从前,与雷军打过口水战的大佬不止贾跃亭一个,格力的董明珠,大神手机的周鸿祎,都曾与雷军坐在辩论桌的两端。
是PK还是炒作已不重要,在这个注意力即影响力的时代,“一战成名”已经成为不少企业自我营销的手段。但还需奉劝一句,“撕x”是个技术活儿,玩不好会弄巧成拙的。
效果指数:★★★
模仿指数:★★★
第四招:与民同乐的粉丝营销法
在视频发布网站哔哩哔哩上,“循环向,雷军鬼畜英语”的播放量接近200万,一度刷屏朋友圈和微博热门话题。除了雷氏英语“are u ok”街知巷闻之外,小米在印度举行新品发布会,产品走出国门的品牌信息也传播到了大众耳朵里。
14年春节期间,朋友圈被一个叫做悟空的理财公众号刷屏,通过“注册领取体验金”、“分享好友涨利率”、“随用随取”等方式吸引用户,微信强大的传播力和用户关联度使其迅速刷爆了朋友圈。粉丝互动和用户营销让悟空理财取得了成功,目前悟空理财的月交易额已经突破10亿。
随着消费者对广告的排斥日益加深,传统的通稿和PR稿件已经不好使了,放下架子与民同乐不失为一个宣传品牌的好方法。
效果指数:★★★★★
模仿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