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笛网 | 关注智能家居落地 奇笛网 | 关注智能家居落地

【创业有道】:靠广告活着的新媒体命在旦夕,传统纸媒也会有春天

发布于 2015/06/29-16:22 标签:

传统纸媒也会有春天

这个题目好高大上
写这个标题的时候,脑子里满是《罗辑思维》罗胖儿说的大象和蚂蚁,传统媒体就像大象,每个个人、自媒体,等等都是一个个小蚂蚁,大海一样的蚂蚁面前,大象怎么可能赢呢?罗胖其实给出了不错的答案,就是让大象,也变成蚂蚁,但我还是自不量力的再哆嗦一下,从其他的角度来说说,就是只做大象能做到的事情,不去做蚂蚁也能做到的事情。
其实,我没那么高大上的文字水平,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水平,大致的推导过程,能写清楚就写,写不清楚的,大家就只看结论就行了,我觉得对这个问题思考过的,应该能看懂结论,不懂也没关系,那是我前置的推导太粗糙了,点叉就行了。
互联网崛起, 传统媒体的受众价值一路缩水, 基于传统媒体的广告销售行业进入暮年,大病垂危,看到太多说纸媒必死的声音,更多的是纸媒摸索转型之路,半烟不是专业的媒体人,连营销都是自己摸索的野路子方法论,但是呢,观点这东西,说出来,才能验证,所以这里,就给不要脸一把,露一把三十岁的大腿,勾引一下大家的“吐”“槽“欲。

首先咱说个前提,纸媒也是媒体,是信息的载体,谈他的未来,最终是看未来的受众(人)的信息来源渠道,所以,第一段就是,未来,个人怎么获取信息;看未来有没有传统媒体的容身之所。

未来怎么获取信息
以现在看未来,未来主流人群的信息获取包含几个方面:A、生活圈子,B个人兴趣需求、C、公共媒体;
A、生活圈子是什么?
这个要详细说明一下,圈子信息,也是口口相传,家庭、同事、朋友、同行等等需要人与人实现沟通的地方,我们统统称为生活圈子,这将是我们信息来源的一大部分,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
B、个人兴趣需求,个人信息定制;
现在人们对信息获取呈现两个趋势:A、选择性阅读;B、选择性无视;
这两个选择又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比如,我们主动选择性阅读行业信息,但又会无意中将信息中的广告信息无视了;
这个例子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再说选择性无视,我们阅读习惯中,信息的来源具有完全的自主性,比如,我选择看科技新闻里的手机科技,那我就订阅这个信息,从而选择将科技新闻里的智能硬件选择性无视了,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感兴趣,而是我们不知道他的存在。
说这些不知道大家看得懂看不懂?
C、公共媒体;
公共媒体,是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世界大事的地方,但是,这个将来在我们信息来源中的比重会越来越低,结论来源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门户网站主页的浏览量低到一个可怕的地步,二是我们会发现,这些公共信息媒体也在做出变革,针对我们的喜好主动忽略一些我们不看或少看的信息,越来越趋向我们私人订阅,看看网易新闻客户端、腾讯新版新闻就知道了。
我写完这三点的时候,脑子里归结出一个想法,就是信息自由时代到来了,个人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接收的信息,未来再没有“舆论控制”一说;另一个想法就是:技术越发达,我们与整个世界的信息连接反而越来越少了;
说道这里你觉得有些偏题了,其实不是,从第一个结论里,我们会发现,个人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寻找信息,所以,不止传统媒介,互联网里,大佬小弟们也都面临这个问题,个人获取信息越来越封闭,即使有大数据支撑,打入个人信息圈也越来越难。眼球经济落寞了。
那这么看,传统媒体是不是跟其他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现在的移动广告还是个独木桥
本段四个要点:
A、移动端的私密性
B、个人对移动端的完全控制权
C、广告行业的产业结构,也就是:媒体只提供入口,展示信息内容完全由厂商来决定。
D、结论:企业可以从移动端得到信息,却无法向手机推送广告。
尽管我们可以从移动端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大数据),但我们很难用以前的广告推送模式向个人移动端推送大量广告信息。
设想一下,一个程序如果总是大量推送广告,会产生什么后果,第一个:浪费我们流量,引起恶感,第二个,不断被骚扰,引起恶感,第三个,这个软件太烦人了,卸了算了,反正那么多替代品。
好了,这个软件死了。那些不能卸载的呢?
没有不能卸载的,想想扣扣的群设置里,选择关闭信息提示,想想微信里,选择不看朋友圈;
所以我说:靠广告活着的新媒体移动入口,抓紧时间狂欢吧,能忽悠一个是一个。
这个标题最初拟定的是“移动广告是个死胡同”当时的想法是,移动平台的极端个人化,个人天然排斥别人推送自己主动意愿以外的信息,一个移动入口的广告太多,会降低使用频率,最终被淘汰;
但是后来细琢磨,我拥趸的自媒体出现广告的时候,我还是能够忍受的,如果他能深度推荐,我很有兴趣去尝试的,所以,这里不说绝对的话,给自己被打脸的时候留个余地。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广告这个词所代表的以前的含义,已经不足以形容未来的广告趋势,未来的广告形式,不是现在的我们所能想象的,必然是具有颠覆性的形式,说这里的时候,必然有人开始说了,不对,很多创新的大数据营销公司在做的就是未来形式啊。
我要说的是,他们还只是雏形,他们用的技术是新的,理论是新的,但方法还是老的,什么是新的呢?我们继续往下说。
这里我们说,新的广告形式出来之前,纸媒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来构建自己的未来。
纸媒不会死,因为有需求

个人获取有效信息是有成本的,高质量内容是有价值的
市场是有需求的:省时、专业、深度、可靠、
我们看看信息获取的环节,搜索,一大排资料,同一个事件的各种角度都在诉说,结果呢?我们看完所有的信息,还是云山雾罩,浪费了大量时间,这个时间,就是最大的成本,怎么办呢?找个明白人啊,他也看完了,告诉我就行了,前提是我信任他。
高质量的内容是什么?下面我给出两个相对个人、小团体无法做到的事情:
A、经过逐条阅读后筛选的有效信息;
B、具备专业素质的可靠的、可信赖的深度信息。

传统媒体被剥离了观众之后,最具价值的是什么?当然是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这个不是《罗辑思维》里大象和蚂蚁的战争,蚂蚁永远无法拥有大象的个体体魄,去做一些大象才能做到的事情,最顶端的内容,就是一个蚂蚁无法做到的事情。

这么说有些笼统,举个例子:一个新闻事件,每个观众都能成为现象描述信息的发布者,但传统媒体的团队才能做出更深度的调研和分析,当然,大量观众的聚合,也能产生出同样的分析和调研,但无论从速度、深度,还是可靠性上,都具有太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回归到最初的状态,由二传手,回到一手信息发布者的身份,将信息本身做到最优,现在的互联网舆论是一个只认立场不认信息真实与否的现象,但这个现象背后的个人想法是什么呢?我知道我偏袒的一方是假的,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恨的是另一方就行了。
这么看,信息的真实性对大众其实不重要?
当然重要,他内心认可你是真的,这个本身就产生价值了,于是第一个需求就产生了,大众对真实信息的需求。

下面一个需求,比较笼统,但做到极致,一定是个大市场,就是帮助阅读

也是从罗胖那里学到的,他能帮我们读书,媒体为什么不能帮我们做信息的筛选呢?最新的信息,最有价值的信息,只要找对了人群,我们在信息的大海里搜罗出重点信息,然后呈献给读者,省去他的寻找时间,这就解决了个人时间和信息量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的时间浪费,不是正切合省钱、省力、省时间的个人逐利的需求吗?
有人说了,现在媒体不是正在做这个吗?
大家印象中,他们是在做着,但你仔细看,他们真的做到了吗?
翻开一本本折价买来的杂志,里面的内容多麽无序就知道了,内容纷杂,单篇内容里也满是车轱辘话,废话连篇,重点其实只有一两句,这里面有个深层原因是:报社是按照字数给编辑发钱的,是按照这个话题是否是热点来选择选题的,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废话和跟风,质量下降了不说,还造成了跟风的嫌疑,对热点话题跟风,阅读疲劳,人家从手机里就知道这件事了,你还拿来说事儿,烦不烦?我闲的蛋疼了花钱买你的杂志,看我看过的内容?
你从来源和事件描述上没了优势,就不要秀你的短处了。
他们可能做了人群选择,但没有做到极致,没有做到够专业,够深度,以为这个人群所有的需求我都能满足,这个观念是极不合市场的,市场里认可的,都是足够专业、足够权威、然后才是足够有用的,做聚合阅读,减掉你内容里的废话,只留下精华。

我的结论就是,纸媒的长处就是专业和权威

那我们就走这两条路呗,其实,走这两条路是很难的,你看,做媒体的,基本都是70后那个年代的人,把上了信息时代的边,跟上时代步伐,还能勉强,但在大时代这个游泳池里做出鱼一样的泳姿和速度,就有点太难为这些大叔了,怎么办呢?回到罗胖儿的观点,蚂蚁啊,大家一起玩儿。
如果看不懂,大家可以去看看《逻辑思维》 “和蚂蚁一起跳舞”那期。
如果说到这里,你还不懂,我也没办法了,水平实在有限,我也说不了更细了。

纸媒转形
这个转形的形,没有写错,这里只说形式。
因为内容的方向已经说了,我们就说展现形式的改变;
第一个是阅读体验:如果追求极高的阅读体验,就在设计和纸张上下工夫,例如增加笔记空白,评价空白,等等,让他阅读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标记,并能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快速找到这篇文章,不要说折一下就能完成的事情再创新是画蛇添足,人们对美好的东西天然有一种爱护感,折一下造成的美好损耗不止消耗他对阅读的观感,也损耗杂志最后留给读者的观感。
第二个是互动体验:首先要实现社会化元素,一定要加上扫码进入电子版,给出评论、分享的功能,方便传播,还可以实现精简阅读:
做到极致的话就:提高数量,降低信息的体量,每篇文章,图片和标题占掉二分之一版面,配上一二百字的内容简介,然后贴上个二维码,想看更具体深入的信息,对不起,清扫码,只要你的信息对他足够重要,转化的问题就解决了。
媒体价值如何变现

那说到这里,这个话题就可以进入收尾阶段了,产生了高质量的内容怎么变现呢?
超级简单,只要有人读你,有人信服你说的每一句话,那就行了,保持下去,把产品的所有浮夸抹掉,给出最真实的真相,让事实去打动读者,为你推荐的每一个款产品的信誉负责就行了。

当然,这是建立在别人信你的基础上。

分享(

发表评论

奇笛网 | 关注智能家居落地

此文需注册才能阅读X

笛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现在注册登录 或 使用社交帐户快速登入: 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腾讯微博登录

返回顶部 最酷视频
扫二维码
扫二维码

X

无须注册,直接使用社交帐号登录

忘记密码,找回

Loading 登录中...

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帐号,登录

Loading 注册中...

已有帐号,登录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