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今,智能硬件绝对是物联网圈子中的热门,各种类型企业拿出大量资源,甚至不惜血本投身这个领域。但是,智能硬件企业端火热的同时,用户端却鲜有突破,现有智能硬件出货量和激活量并未出现爆发增长,即使市场上存在大量非理性用户也是如此。笼统地说,产品未找到用户真正的刚性需求点是最大问题,但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科技创新在最初产业化中往往很难直接命中用户刚需,这种情况下,不断降低成本、快速扩大网络节点规模,实现用户需求培育和进化,或是产业化初期快速突围的路径。
创新产业化:价格敏感性和网络规模的障碍
技术创新只有充分商业化后才是人类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在产业化初期,一方面由于创新前期大量沉没成本的投入而价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习惯性,对创新产品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此时,创新产品从长远来看虽然能带来人类生活革命性的变革,但短期暂无法形成用户刚需。
以手机的普及为例,早在1993年中国即推出第一款手机,且建成了移动通信网络,但昂贵的手机价格和通话费用使用户望而却步,而且在习惯于传统通信方式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人群对于移动通信具有刚性需求,因此手机这一创新产品初期并未命中用户刚需。直到10年后,半导体芯片、元器件等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通信费用的下降,加上国际电信联盟、GSM联盟等官方和市场联盟的推动,移动通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在短短几年形成普及之势,推动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因此,价格的敏感度往往成为创新产品产业化初期的一个障碍。
另外,作为网络经济的一个铁律,梅特卡夫法则在创新产品产业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梅特卡夫法则,其具体内容为网络价值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与联网用户的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从互联网的普及历史中我们可以观察这一定律的运行:最初互联网只有少量用户时,这一网络的价值仅限于专业或少数行业应用,而随着上网用户的大幅增加后,网络上资源呈几何级增加,到目前互联网的价值大大增加,大幅改变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方式。当网络中的节点数量较少时,对其他节点吸引力较弱;而当突破一定临界点后,网络的价值会凸显,同时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吸引其他节点和用户加入。
手机和互联网这两个科技产业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创新产业化过程,是以突破价格敏感性和网络规模为路径,实现人们刚性需求的培育和进化。
重重围困:智能硬件的恶性循环
以价格敏感性和网络规模的视角观察智能硬件,作为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落地,在这两方面均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1)价格敏感性的恶性循环:目前,价格过高成为智能硬件遭受诟病的一大因素。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定价至少需要覆盖其前期高额的研发、生产等沉没成本,但对用户来说,简单的智能化常常超出其心理预期,形成智能硬件价格虚高的形象。价格虚高产生的后果是用户量少,而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智能硬件只有在出货量足够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成本的大幅摊薄和下降,较少的用户购买量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造成智能硬件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对用户量的增加并未产生实质效应,从而形成了一个价格敏感性链条上的恶性循环。
(2)网络规模的恶性循环:智能硬件的未来是实现所有硬件的互联互通,这一终极目标将形成一张多元化的大网络,其推进中不可避免地遵循梅特卡夫法则。当前,用户量少使端激活的智能硬件数量有限,这一连接入网数量的有限性,使得智能硬件形成的网络带来的价值更有限。网络经济中,正反馈的路径在此发挥作用,网络价值的有限性对用户吸引力不足,从而进一步造成智能硬件连接数量增长缓慢,网络连接节点数无法达到临界值,网络价值体现不出来,智能硬件想培育用户的刚性需求非常困难,形成网络规模下的恶性循环。
价格敏感性和网络规模两方面形成的恶性循环,使智能硬件这一创新产品无法有效地将需求培育传导到用户端。打破两个恶性循环,将价格和网络规模推向临界值,是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化的关键。
破解之道:产业协同实现突围
智能硬件涉及产业链环节较多,成本的降低和终端出货量突破临界点不是企业各自为战的方式能够做到的,抱团取暖成为产业化初期的理性选择。2014年智能硬件需求未出现爆发,却形成了智能硬件联盟的爆发。联盟成员涵盖智能硬件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在研发、技术、渠道等方面各有侧重,形成产业链互补协同作用,促进智能硬件成本的降低;联盟致力于形成统一的互联互通标准,实现智能硬件快速无障碍接入网络,促进网络节点的增加,当网络节点到达临界值时,网络价值凸显,自然会形成用户端的大量需求。
突破价格敏感性和网络规模障碍已成为产业联盟正在努力推进的方向,我们以今年7月成立的MICO联盟为例,一窥产业联盟在这两方面的努力:基于国内首款物联网操作系统,降低了联盟成员在底层开发上的投入和时间;联盟发起者上海庆科向联盟成员提供超低价的WIFI连接模块和技术,一方面降低智能硬件出货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快硬件连接速度、增加入网节点;淘宝众筹渠道商加盟降低智能硬件供应链成本,并加速硬件出货量……,所有的努力在客观上无不是从价格和网络规模方面进行突破。
智能硬件产业化的初期,产业链各厂商需以结盟形式,在这一生态系统合力推动下,使智能硬件的成本和价格持续降低,成为价格亲民产品;同时在联盟所有成员协同努力下,期待智能硬件用户量突破临界点,带动整个网络价值的更大幅度提升,进而在网络价值的吸引下,进一步激发用户爆发式的需求。在这股智能硬件发展的大潮中,中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资源,期待中国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尤其是在智能硬件操作系统市场格局尚未确立之机,潜心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操作系统的普及。
【本文作者:物联网智库许永硕、赵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