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家居炒的十分火热的今天,各家厂商在智能单品的花样上也是蛮拼的。不过最近,行业又冒出了一个又新苗头,一个个玩起了控制方法的创新。从最初的红外遥控、语音控制到现在的手势控制、意念操控等等。厂商使用各种各样充满无限想象力的控制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其实,目前智能家居本来还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不管是真干也好,是炒作也罢,对控制方法的探索本来也代表着厂商的一种进取精神。这个无可厚非,你也不好意思去否定它什么吧?但是,这种创新总会让人感到担心,毕竟,你一个远程遥控都不能手拿把攥地实现到位,就直接给我上手势、意识控制,说实话,嘬的心态和忽悠的意图就十分明显了。
当然,控制方式的发展是一个大浪淘金的过程。我们的市场文化目前总是喜欢谈跨越式发展,很多人都抱着一种掉馅饼的侥幸感。诶,说不定我就可以丢掉之前的控制方法玩到人家前面去呢,你凭什么说我就是炒概念?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作为一项所谓的超前技术,它必然地无法妥协当下的用户使用习惯;而在本质上,由于缺乏足够的用户数据支撑,它的最后计算结果显然又是极不准确的。这样的控制方案,无论在市场上还是技术上都会失败。
第一,应用的超前感,导致用户使用习惯难以跟上。用户的使用体验具有一个时间段的相对稳定性,不管是多么天才的产品,如果与整体的应用环境相违背,肯定不会获得市场认可。这方面的例子,看看谷歌眼镜的尴尬就十分明白。因此,我们虽然对现在的智能家居泛滥地主打远程遥控功能很是不爽,但之所以这么多智能家居厂商会拼了命了往手机上靠,不是没有原因的。也就是说,归根结底,目前智能家居用户最信赖、最喜欢的还是触控应用,而从传统的墙壁触控,转到普遍流行的手机触控,即使这样简单转移,它在用户体验上的推进都极其艰难,更不用说什么更大跨越性的应用了。
也许有人会说,一些创新的控制方法把控制从手机中解放出来,甚至解放了双手,不是符合人性规律的吗?符合人性规律的应用怎么可能没有市场?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即使符合人性规律,如果不逢其时,也是白搭;其次,人类潜在的控制欲决定了,其实人在根本上并不愿意自己的控制权被剥夺,至少是大幅剥夺;最后,你不会真的相信那些天马行空的控制方式是地符合人性的吧?比如语音控制,难道对着一间屋子自言自语不像个神经病吗?你又怎么解决一家人在家嬉笑打闹、众声喧哗的问题?
第二,缺乏足够用户数据,创新控制方法本身就是个谎言。做一个新的技术开发,肯定是以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充分了解为前提的。而要了解用户使用习惯,就得掌握一定基数的用户人群,并获得相对庞大的使用数据。智能家居是一个应用方向,应用领域需要的是应用技术,这里面的产品,绝对不是单纯的技术想象和实验室结合的产物,而是要具备深厚的用户基础。而越是感知难度大的控制方法,它对数据的依赖性越大。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智能家居并不是智能家居,而是经验家居。当它通过敏感的传感器进行有效感知之后,最为核心的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的结果不仅可以直接反馈给当次的控制终端,而且也备案给了传感器,使得传感器本身变得更加聪明,并指导下一次的感知过程。
当智集合了相当多用户的、千奇百怪的状况,收集了海量数据之后,智能家居拥有了充分的运算条件,运用这些计算条件,智能家居的计算结果和反馈就会变得精确。其中蕴含的智慧,是所有用户经验的集成。这种大数据的经验性,在智能遥控阶段,或者语音控制等阶段体现的还不是很明显,但到了诸如手势控制、意识控制的阶段会变得至关重要!
举例来说,意识控制不是体现在你的技术方案有多牛,而是你要掌握到用户思维的多种可能性;手势控制也不是简单地利用算法和感应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获取用户行为姿态的多元样本。而从这些技术评估指标来看, 手势或者意识控制在短期内是很难成熟的。我们每每看到一些家居展上,一些操作人员使用手势和意念控制,千万别信以为真,因为通俗来讲,那是操作人员的手势语言,也是操作人员的意识,不是普通用户的。
总之,智能家居的控制方法创新不是短期就能实现跨越的,甚至还可能不是一家企业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行业的整体成熟来推动。一些厂商的小心思很容易便可以看得见:非是在控制方法上形成差异化,从而博消费者眼球,利用营销噱头兜售产品。但这种杀鸡取卵的心态无疑是浮躁的,是智能家居现在得的一种病。它不仅会损害甚至透支智能家居的概念,也会提前消耗完一些前瞻的控制概念,就比如手势控制、意识控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