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大家还在畅谈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那么今年就是智能硬件发展的元年了,国内外巨头已经开始谋划各自在智能硬件领域中的布局。就拿最近四家接入微信的手环企业,更是引起了业内关于智能硬件的热议。可是智能硬件说的如此热乎,真正买的人却少之又少,就小编身边朋友的情况来看,即使有买智能硬件的,也是一连不断的吐槽。
我们发现接入微信后能否给硬件产品带来多少直接的流量仍值得怀疑,毕竟以微信目前的入口展现形式来看,智能硬件用户的使用体验反而是下降了。微信并非智能硬件的救命稻草,反而更像让其逃避现实问题的精神毒品。
最近有四家的手环正式接入到微信里面,引起了整个智能硬件行业的沸腾,很多人表态希望获得相关的接口或者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坦白说,笔者能够理解这样的行为,但是并不是十分的认同。对于硬件产品接入微信,不少朋友向笔者分析其中的好处,比如说借助庞大的流量来打广告,甚至是淘用户。懂技术的朋友却从另一个角度来解答笔者的疑问,认为像微信这样的应用能够帮助解决App的跨平台问题,降低了开发和迭代的成本,甚至把市场接受度测试都囊括其中。
如果单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笔者认同几位技术宅的说法,毕竟跨平台的工作量并不少,如果微信能够帮忙解决问题,自然是好事。但是按照现有的展示形式来看(公众号),笔者觉得用户体验反而下降了:以前要查看数据的时候,直接开发自家的App即可,现在至少增加了两步操作,那就是打开微信并找到公众号。另外,硬件产品的公众号还要跟一般的通讯信息和订阅号觥筹交错,对于本来就是信息过载的用户来说,更是揪心的体验,也就是说,开发便利的代价就是,牺牲一定的用户体验。这不应该是做智能硬件的初衷吧?
至于微信能否给硬件产品带来直接的流量,笔者还是持怀疑的态度。从现有的四款合作产品来看,微信的App并没有给他们做直接的宣传,更多的是媒体在代劳而已。也就是说,手环产品接入微信是业界重点关注事件,所以媒体才会接二连三地报道,万一过了这个时间点,后面接入的硬件产品能否换得同等的宣传效果?
就拿相对成熟的游戏、电商两大行业来说,微信都没有给出最直接的展示页面,那还在苦苦耕作的智能硬件又凭啥让微信破例?未来随着接入的硬件越来越多,不管是微信的重视程度还是媒体的关注,都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恐怕微信也要无奈地辜负大家的期待。
从整件事来看,更多的是微信以6亿用户为诱饵,换取众多硬件创业者的“圣朝”而已。这对于腾讯甚至微信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毕竟BAT三家都在硬件领域割据地盘,而且彼此之间都没有拉开距离,而现在的创业者也越来越聪明,除了要资金外,也开始考虑相关的资源问题。如果腾讯能够借助微信的6亿用户做出硬件创业者想要的效果,他们不仅能够在投资谈判的过程中增加筹码,还能为“智能硬件平台”铺一条顺风顺水的康庄大道。
如果单从热点吸引关注这个角度来看,硬件创业者都想趁着这个时刻接入微信,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微信幻想成变现的渠道,恐怕会不如意。刚才已经说了,微信破例为智能硬件行业给出直接展示页面的可能性极低,覆盖6亿用户的美梦只是创业者的一厢情愿罢了。况且现在的消费者也会越来越精明的,如果一款硬件产品不能解决痛点(比如说提供某种娱乐方式或者解决某个刚需问题),他们有什么样的理由导致非买不可?因为产品接入了微信了吗?
其实已经开始有很多人开始吐槽现有的智能硬件,这点应该引起相关从业者的重视了。在《智能的枷锁》,有一个观点批中了现有智能硬件的痛处:“脱离了用户的使用场景,脱离了用户的实际需要,强行地假设一些需求出来,并辅以自己认为新潮的技术,并希望用户买单,最终只会加速了电子产品的垃圾化而已。”
就算接入了微信,智能硬件产品依然回避不了上述的问题。与其幻想躲在微信的树荫下改变现状,还不如从自身的角度去挖掘问题的所在:为什么智能硬件这么热,买的人却这么少?技术是否用在了对的地方?在这种焦灼的状态下,微信不是智能硬件的救命稻草,反而是逃避现实问题的精神毒品。
无论是通过微信导流量的移动游戏,还是获得微信一级入口的京东,亦或是想借着微信布局生活服务市场的大众点评,虽然都获得了微信的入口资源,但真如行业所料是布局移动端的一步好棋么?实际的流量效果其实微乎其微。比如最早获得微信入口资源的移动游戏,一度占据游戏榜首位,但是却面临着变现难题,再比如,京东618当日并没有因获得微信一级入口而出现流量暴涨的现象,相比6月17日流量仅微增7.74%,而微信给大众点评的资源也着实有限,显然比不上美团的干爹阿里给力。微信并不是万金油,智能硬件企业要想寻求发展,还需要真正切中用户的痛点和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