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已纷纷涉足智能手表市场,唯独不见日本主流手表公司的身影。它们为何还未涉足该火爆的领域呢?国外媒体撰文指出,日本各大手表公司无意制造智能手表。它们实际上并不缺乏高科技实力,但在它们看来,手表就应该是手表样,不应做得像是智能手机或者计算机,消费者也不会接受给手表充电、频繁升级软件等问题。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Rufus Cuff智能手表的情况表明,有些人很希望得到很多的腕带硬件选择。
该众筹手表确实很大块:表面8厘米宽,采用3英寸触摸屏,支持Wi-Fi、GPS和其它功能,看起来更像是捆在手臂的智能手机。该售价279美元的“庞然大物”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过于笨重,但资助者很喜欢它。他们给Rufus Cuff的Indiegogo众筹项目投资了超过23万美元,超过了该公司20万美元的筹资目标。
从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创业公司到像三星、索尼(或许还包括苹果)这样的大公司,纷纷涉足智能手表领域,争夺一席之地。据苏黎世的市场研究公司Smartwatch Group估计,智能手表行业2013年的规模约为7亿美元,预计今年该数字将达到25亿美元。
看起来各家公司都涉足其中——除了日本的主流手表公司。日本的手表公司以创新为豪,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凭借石英腕表在该行业掀起了革命。
不乏科技实力
它们当然不缺乏高科技实力。在4月初在瑞士举行的Baselworld手表展销会上,卡西欧(Casio)为其坚固无比的G-Shock品牌展示了最新的设计产品。
通过收取地面无线电信号和卫星GPS型号,G-Shock Gravitymaster能够确保显示正确的时间。其它的G-Shock产品也建立了连接,不过是连接了移动设备。设计灵感源自DJ转盘的G’Mix利用蓝牙连接控制智能手机上的音乐播放,以及从手机获得准确的时间。
G-Shock系列在不断地进化,到现在仍拥有31年前该品牌创立时所设计的抗震特性。然而,尽管一些卡西欧手表拥有智能手表式的功能,但该公司对于自己的产品和可穿戴计算机还是分得很清。
“只要手表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新的便利,我们就会积极寻求将新技术引入手表当中。”卡西欧东京羽村研发中心产品规划师斋藤慎司(Shinji Saito)指出。“但我们的底线是,手表就是手表,我们觉得任何消费者看他们的手腕的时候它都应该能够显示出时间。”
充电与更新软件问题
对于40年前推出其首款腕表Casiotron的卡西欧来说,给智能手表充电这一点并不符合卡西欧的理念。
瑞士的手表厂商也对非常耗电的腕戴计算机嗤之以鼻。TAG Heuer的CEO斯特凡·林德(Stéphane Linder)向《金融时报》表示,“必须给高档手表充电这一点有点扼杀梦想的意味。”
Swatch Group的CEO尼克•海耶克(Nick Hayek)对于行业对智能手表的狂热也持保留意见。他最近称,他并不觉得腕表迷们会喜欢频繁地给有需要的智能手表升级软件。
无制造智能手表计划
与此同时,Baselworld手表展销会上也几乎看不到智能手表的身影。卡西欧的斋藤慎司说道,现在市面上的智能手表属于智能手机模仿品,它们在试图将智能手机的功能复制下来。他认为,它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腕部的智能手机——正如Rufus Cuff。
日本其它的主流手表公司也出产令人炫目的尖端钟表产品,但对它们来说,打造智能手表并不值得考虑。1969年推出全球首款石英手表的Seiko已将Astron演变成了一款连接GPS、能精确到10万年误差仅1秒的太阳能设备。
该一个世纪前推出全日本首款腕表的制造商在每一次产品运动(机械表、石英表、动能手表、太阳能手表)中都主打精准性和先进技术。但据Seiko发言人表示,它并无打造智能手表的计划,希望专注于制造具有激情、可靠而美观的传统手表。
西铁城(Citizen)最新的旗舰级手表Satellite Wave F100也支持卫星同步计时。该公司称,它花了两年时间展开缩短卫星信号接收时间的新运动——缩短一秒,号称全球最快。
除了手表之外,西铁城还生产数字血压监测仪、计步器和温度计。不过它也不计划制造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厂商们像是在做iPhone或者计算机,并不像做手表。”西铁城发言人表示,“我们的基本立场是,我们想要制造手表,所以我们不做智能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