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也好,智能家居也好,实现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互通、互联是厂家与用户多年的渴望和当下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当手机控成为目前微智能产品的主要操控手段时,远程遥控互动、乃至互通互联都离不开互联网服务支撑了,进而,云的地位就与时俱进了。那么,当下具备哪些特质的物联网创业和智能家居产品团队有可能在云平台、云服务上暂露头角?
物联网创业的云平台是构建微智能产品服务的核心支撑
奇笛网发现频道报道过众多的微智能产品,无论是雏形想法还是原型初创,奇思妙想,立足生活微需要的满足上都是产品共性,其背后小微团队的激情和关注细微生活需求的特点和能力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以ZigBee,WiFi为主体的手机控产品无一例外的离不开后台的互联网服务支撑,抑或是所谓“云平台”支撑。在我们线下的接触中也同样验证了这个云平台支撑的关键地位。
私有云好听,也好吃吗?
既然创业团队都认同云平台在微智能产品服务中的关键地位,那么目前的云平台是个什么情况?之前奇笛网就有过多篇报道,涉及到物联网云平台创业的层面,当然基本分如下三个类型:
有海纳百川的公有云,公开API接口的;
有独树一帜的私有云,公开API接口的;
有一边自己行销产品,一边试图接纳更多硬件终端接入的混合云;
前进的过程中,百花齐放也预示这个物联网应用前景充满了光明,当然某种角度也体现了大势未定,暗礁博弈的风险。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以上三种类型的企业或团队都还在挣扎、摸索,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会持续关注和挖掘,当然,是否也警示了云平台的构建与云服务的模式可能还是存在变数和新的商业机会?
云平台不止是技术问题,更是企业信心和责任体现
当然,由于知识面的问题,有些少数团队在云平台构建的步骤和方法上存在偏差,值得理解也相信会及时改进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云平台模式,其核心思想都以在满足基本产品服务联动,远控的基础上,接入更多类型的产品实现深层次的场景互动系统为目标的。愿景和理想都是殊途同归,共创和谐智能生活。
这里需要强调的地方是,既然物联网讲究万物互联,那么云平台就不止是技术问题了。数据安全,数据挖掘,乃至数据服务的稳定性都开始成为衡量一个或若干微智能产品运营稳定度的重要指标了。外观不好,可以修改;APP体验不佳,可以升级;甚至产品售价不合理也可以及时决策调整。那么,试问有什么手段来确保云平台服务的数据安全性?数据挖掘的合理性?数据服务的稳健性?
微智能创业起步不会一帆风顺,激情之后还是要回归理性。即便是刚起步的团队也离不开云平台问题,那么就更显得云平台不止是技术问题,更是企业信心和责任的体现。玩一票的朋友要三思,产品无人问津固然可惜;倘若卖了成百上千,云平台跟不上岂不是要“祸害”来之不易的种子用户?
云平台只是起步,更重要的是如何体现云服务的价值
云平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结果,而是起步和阶段过程。好比北京城,紫禁城外有二环,还可以有三环,到现在连六环都圈起来了,问题是如何更好的使用这几个环路,配上最佳的调度方案来缓解日益紧张的交通问题。微智能产品的云平台也存在同样问题,有了好的云平台建设团队,运营支撑团队,更需要好的服务策略和服务方案来体现微智能家居产品的活力和魅力。
哪些特质团队适合云平台创业?
选择物联网云平台创业,就是选择了一种企业精神和生活方式。前进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些的问题,甚至挑战和危机,那么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企业是否适合物联网云平台创业呢?恐怕我们要冷静的分析自己,客观的看待资源特点。如下几个特征值得大家反省自查:
1、一边推广自己产品,一边公开API让第三方产品接入恐怕道路不会顺畅。和竞争对手的合作必定路途遥远。
2、扪心而问,到底在云平台技术上储备多久,掌握多少?拼凑的服务器注定不是云平台的真谛
3、云平台回报是集腋成裘,积少成多的方式。假如不靠云平台利润,您团队能支持多久?
4、云平台只是起步,云服务才是价值体现。您构想的云服务美丽场景落地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5、开放互联是云平台的目的之一。请问您团队是开放的团队吗?是口开还是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