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作为二战之后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虽然综合国力相比美国一直处于劣势,但是在科技、军事等方面,可以说是不遑多让的。然而,美国诞生了全球知名的客运飞机制造商,全球顶级的汽车制造商以及领先于世界的信息技术巨头企业等等令人羡艳的所谓“高端产业”,前苏联在这方面却是乏善可陈。因此,时不时就会有人问:“为什么苏联的XX技术那么强大,却没有诞生世界一流的XX产业?”
前苏联没有出现英特尔和AMD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要放在大背景下去解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苏联先进的技术没有转化成相应的产业,也是前苏联在冷战中失败,最终解体的原因之一。
虽然说造成前苏联在信息技术产业落后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技术路线的选择、市场的容量等等方面都会有影响。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前苏联的国家思维。
冷战时期,前苏联的科研技术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前苏联的一门心思跟美国搞对抗,国内建设没有跟上。我们国家近些年一直在提倡“扩大内需”,说白了就是要提高民众收入,老百姓有了钱才能消费,反过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这种想法,和美国的策略是极为相似的。通过军民结合,互相促进,既提高老百姓生活,也增强国家实力。
国家的投入可以有更多的产出,是一种投资行为。相对而言,前苏联的太多的精力用于军事实力的提高,大国力量的展示等方面。国家的很多投入,单纯变成了消耗甚至浪费。此消彼长,实力差距必然不断扩大。尽管前苏联在某一段时期内,通过非常手段缩小了跟美国的差距,最终却是不得不败下阵来。这种过于强调对抗,试图打败对手而不是壮大自己来确保霸主地位的思维,是冷战思维的重要精神内核。
除此之外,前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相比于市场经济,本身就不利于产业发展,这也是导致前苏联的强大技术难以转化为先进产业的重要原因。不过,计划经济本身就是前苏联国家思维的导致的一种结果呈现。因此,归根到底是国家思维,或者说是国家发展方针的问题。
前苏联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是很发达的,但却没能转化为民用产业,庞大的军费开支成了严重的负担。而美国人的做法就要精明很多,他们把军用技术中有经济利用价值的部分,积极做民用产业化的尝试。以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例,美国的GPS成功推广到了全世界,而前苏联/俄罗斯与之类似的格洛纳斯(GLONASS)则几乎只剩下了军用价值。
美国虽然“免费”让全世界人民使用GPS,但是发展依托GPS诞生的产业链,美国人具备了先天优势。除此之外,由此带来国家形象的提升,远远比登月之类的大事件更为深入人心。美国人发展全球定位/导航系统,的确花了不少钱,但是回报惊人。相比之下,前苏联的和其继承者俄罗斯的格格纳斯,回报则要小得多。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其他的各个领域当中。
美国的技术研发投入很大,同时也在努力追求把部分技术民用,让科研成果变成经济产出的动力,从而有能力不断扩大投入。前苏联的技术研究投入巨大,产出较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因此,虽然凭借国家意志的强力驱使,前苏联在国家层面(尤其是军事实力)可以跟美国分庭抗礼。但是举全国之力发展重点项目,必然导致其他产业发展乏力。
军工产业极度发达和民用产业停滞不前并不矛盾,反而关联紧密。这个时候再去思考为什么前苏联没有出现大飞机产业,没有出现英特尔这类微处理器巨头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所有的精力主要都投入军工产业了,自然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民用产业做好。
Hi~您好,已为您的微博创建相关问题【奇笛网 | 为什么苏联没有出现英特尔、AMD这样的微处理器产业?】,此问题会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讨论,给您的微博带来更高曝光和互动量~戳→→http://t.cn/Rgal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