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海底捞率先打出了“智能餐厅”的旗号进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互动的探索,有的餐饮品牌也正在进行智能餐桌和智能机器人的布局,尽管离一些科幻电影里的那种极客范还有点距离,但就目前来说,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自助点餐智能送餐,在一些餐厅,无论点餐、买单还是取餐,整个过程都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
与市场上大部分产品提供的软件服务不同, 餐道选择了更重的模式——除了 ERP 系统,他们为每家餐厅提供了给顾客使用的平板电脑和服务员使用的智能手环。据其总经理方欣铜介绍,智能手环能够将每个服务员的服务范围划分开,顾客在平板电脑上发送的诸如点餐、加水等服务可以传达到指定的手环上,比起叫服务员只能靠吼的餐厅,这种方式的确可以避免大部分服务不能及时到位的现象。
除了呼叫服务,顾客也可以使用平板电脑对餐厅进行点评,这些信息会实时传递到背后的 ERP 系统。由于有了与硬件设备连通的 ERP 系统的存在,餐厅在节约一部分人力成本的同时,也能留存顾客的消费信息。另一方面,用进销存管理系统去动态地管理原料库存,可以不再依靠人工每天盘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也能够杜绝了厅老板最头疼的采购端的跑冒滴漏问题。
另外,在 ERP 系统的另一端,餐道还为餐厅提供了“报告老板”App,这个产品可以让管理者对餐厅进行远程协助管理,包括实时运营状况、当日销售额、外卖订单和投诉情况等等——这对一些大型的连锁餐厅会有很大帮助,借助这些工具,管理者可以针对每一家门店的具体情况分发不同的决策与指令。尽管传统的 OA 工具也能胜任这些工作,但“报告老板”在便携性上更胜一筹。
显而易见,餐道的解决方案包含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这使得整套服务的成本并不低。因此,他们将目标客户设定为人均消费 100 元以上的连锁餐厅,由于内部体系复杂,这些餐厅的管理需求更高,付费意愿也更强。不过从某些角度看,成本问题依旧存在——尽管降低人力成本是餐道这类产品的出发点,但在大部分的非一线城市,“多招几个服务员”依然是件很划算的事情。而对连锁餐厅来说,只有门店足够多的情况下,软件服务带来的边际效应才能显现。
另一方面,标准化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是所有 B 端产品面临的问题。在餐饮行业,相比西餐的标准化管理和流程,中餐显然更加的“个性化”,这些个性在造就了中餐口味的千差万别的同时,这带来连锁餐饮企业管理中凸显的人员、物料、菜品管理等问题随着规模扩张而变得越来越复杂,除去主打单品的快餐店,大多数中餐品牌开店依然需要很多人工来完成关键的运营。从这一点上看,这正降低这些餐厅的管理成本,关键依然在于餐厅的整个管理方式,而不仅仅是把菜单变成平板电脑。
如果从整个市场来看,大多数的产品既然瞄准了餐厅运营中的几个相当细分的痛点,比如排号或是外卖,这也恰恰是因为目前的智能设备还远远不及服务员智能,大多数的工作还是要靠人来完成。而另一些主打智能化的产品,也始终面临着一种矛盾问题,即目前的技术的确可以实现餐厅的无人化管理,让成本大大降低,但顾客的体验也会大打折扣。
餐道用“硬件+软件”的方式包下了餐厅几乎绝大部分的管理工作,显然看中了背后的市场与利润,但怎么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做好智能管理与用户体验间的平衡,依然有很多问题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