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互联网发展对视频产业的影响深远,加之OTT业务的探索、尝试,当然加上肚大腰圆的广电不作为配合,一时间围绕家庭电视的OTT业务成了群雄逐鹿的新战场。乐视盒子+电视、小米盒子+电视、阿里盒子+XX,百度棒子+YY……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硬件终端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战略居心?对传统电视机、机顶盒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深层次挑战?
笔者发现最近在乐视网资产重组投资者网上说明会上,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表示,目前乐视终端产品(LeBox,LeTV)的销售价格均高于成本价,已经确保产品不会亏损。贾跃亭称,超级电视的商业模式是硬件不赚钱或微利,通过提供的后续生态服务产生收益。目前乐视终端产品的销售价格均高于成本价,已经确保产品不会亏损。听起来视乎是在告慰投资人,抑或也有鼓励自己的感觉,不禁产生如下联想:
乐视终端的销售价格真的是微利吗?
乐视是个不纯粹的互联网企业,以版权交易、分发起家,到探索互联网盒子,乃至今天的乐视电视,其中蕴含的动机非常明显,企图与传统家电企业竞争家庭客厅场景。那么乐视终端真的是微利了吗?这点可以从长期以市场噱头来突围,苦苦挣扎的传统家电企业对乐视终端的态度就可以说明点问题,这些企业视乎并没有狼来的感觉。那么贾总的微利说估计也站不住脚。
微利的乐视终端产品能维持多久?
乐视固然手握若干视频节目的版权,单纯靠版权分化是否真的能维持终端业务也是个问题,换句话说版权利润也不能长期维持高回报,版权输血可以起步也难于维系长久,恐怕传统家电企业也是洞察到这点才能塌心。另一个方面家庭用户的节目也不是乐视一家可以把控,就不提削尖脑袋破局的直播节目,单是点播节目也是需要合众连横才可能维系用户的部分欣赏需求,这肯定也是需要持续成本支撑的。
后续生态服务包括哪些?
这个问题是当前涉足硬件终端产品的企业都在提及的策略,笔者认为这有背于家电销售传统,内容付费观摩与产品的售后服务并不能等同,全心全意的小天鹅并无法通过售后服务获得企业成长,相反确实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那么乐视终端的后续生态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信心可以消化前期的“微利”终端的投入?
终端是微利还是暴利都无可厚非,有客户拥趸才是硬道理,这点Apple就是典型案例,低价iPhone传言只是代表某些用户的渴望,企业却是需要清醒认识到硬件遇到互联网也不能完全背离硬件产品的内在实质,无水之源的服务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互联网遇到硬件,好比老同志遇到新问题,这时候所有企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过往的经验和成功并不能照搬照抄。
乐视的发展模式还是值得借鉴的。